如何深化行业B2B平台服务(华强电子网专访)

这一年,陆续发表了一些关于行业B2B平台前景的探讨、运营趋势等文章,也收到不少B2B平台运营商的一些关注和查询,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不外 乎是B2B平台如何赚钱。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如何设计、规划B2B平台的产品和服务。在我的回复中,80%的回复是:我需要时间了解这个行业。因为 如果我不了解这个行业,纵然我非常精通互联网,我也不能帮助大家,提供更多的企业B2B运营思路和盈利的模式。

可能有人会问,至今,网络交易(指B2C)已经非常普及了,为什么行业B2B平台的交易还没有出现让人信服的案例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

1/ B2B交易的金额相对比个人消费购物为大,相对来说,风险也就越高。所以B2B平台的交易不容易促和。这里,也就牵涉到交易相关企业的诚信问题。显然,大 家目前看到的,B2B平台的企业诚信产品横飞,但是交易量还是不见起色,反映的就是这个现实。如果企业诚信能够用金钱买到的,能让人信服么?

2/ 普遍上,目前B2B平台的运营者,要么偏重于对行业的了解,要么偏重于对互联网的理解,而不能很好的把这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传统的行业企业非常顺势而为地使用B2B平台的服务,并且依赖于B2B平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他们企业的效率,提高业绩。

这二者,究其根本还是第二点,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二者融合的程度越高,行业企业对B2B平台的依赖性、信任度越高,引导、促和行业企业在网上进行交易也就越容易。但,这二者到底应该如何结合呢?

日前,走访了华强电子网总经理郑毅,谈到了华强电子网最新推出的“华强宝”服务。“华强宝”业务体现的正是这种线上和线下业务的融合。

“华强宝想做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用一终端设备打通收款和订单系统,做到交易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步管理。”郑总称,华强电子网的宗旨就是 如何帮客户做大生意,和传统的POS相比,华强宝推出物流POS解决方案具备快递信息和资金归集与统一分账两大亮点。这两种方式将大大缩短电商货到付款的 资金回收间隔,小型物流企业资信不足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我们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帮助商户解决代收货款的安全与时效性问题,同时帮助快递公司实现快递信息 的数字化管理。

“物流POS战略”主要包括物流POS代收款方案和电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郑总介绍说。“华强宝通过实现POS刷卡、快递信息服务的一体应 用,引入整合刷卡与货单信息管理功能的POS终端设备,实现电商资金与物流信息的实时匹配。解决电商线下货到付款的瓶颈,全面布局代收款业务。

华强宝上线才几个月时间,累计已有9428家商户使用了华强宝的快递代收款服务,收单量超过17900单。“这仅仅是华强北一个实体商圈的交易 数据,可见市场需求之旺盛。随着华强宝代收货款实体店在在”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正式开业,华强宝线下物流POS代收款方案与线上电商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正稳步推进。郑总强调,华强宝计划在两年内,将以华强电子网用户为基础,并在全国范围铺设2万台POS终端,届时,让更多的商户都能享受到华强宝的便捷服 务。

庄严观点:

“华强宝”服务内涵其实是整合了线下物流及线下代收款业务,通过线上的信息汇集,把线下的服务串连起来,加以跟踪和监控。行业用户无论是线上还 是线下达成交易,都可以便捷地使用华强宝服务,选择最省钱、省心的物流公司配送,并配合线下POS机收款,使行业用户对达成交易以后的货款交收过程全无后 顾之忧。所有操作流转、流程均透明、清晰,都可以直接在网上查看。POS机的线下收款服务,使得企业收款不经人手,更方便、安全。华强宝服务更在全国电子 元器件交易最密集的华强北地区设立线下客户服务中心,服务周围的行业用户。

“华强宝”服务是行业B2B服务贴近线下传统交易模式的又一尝试。线下交易过程的每个状态点,都和网上的服务状态对应,行业用户通过跟踪网上信 息流,就可以精准地知道商品(物流)和现金(现金流)的状态。而且,现金流通过POS机支付流转,特别适合现金交易的电子元器件行业,使交易更便捷、安 全。“华强宝”服务对于增强行业企业会员对网站的粘性,引导会员网上交易,都起到非常正面的推动作用。

答案可能就在这里,B2B平台运营商要善于发现行业用户真正的需要。B2B平台要盈利,首先必须了解行业用户的需求,了解行业用户现行 的交易模式和规则,继而提供行业用户有价值的服务,这样才能收费,平台才有赢利的可能。以上是行话。具体呢,向线下的工作方式(模式)学习也是一种创新! 运营商如果不能真正的理解了这一点,如果你茫然了,失去方向了,不妨学习一下华强电子网,首先在线上还原线下的服务过程。使线上的服务向线下的模式靠拢。 至少,这样的服务才能更容易被行业用户接受,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行业用户把业务流程更多地放在网上,甚至引导网上交易。

相关参考文章:(搜索本人博客)

1/ B2B平台的行业前景及盈利模式设计;

2/ 从产品看B2B平台行业化发展趋势;

3/ 从阿里巴巴等公司季报,解读B2B平台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