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理解和实施互联网开放平台,解读腾讯开放战略

 

开放平台很烫手,平台开放很潮流,但什么样的平台可以开放,如何实施平台开放呢? 个人认为,我们必须先理解“平台”,了解平台“开放的主体”,发现平台的优势,才能制定好平台开放政策。在此,本人尝试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和对互联网演变的看法,和大家一起分析、探讨,希望大家看完本文以后,对“开放平台”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灵活运用,把平台运营发挥到极致。

 

对于互联网“平台”,我的理解是:“平台”就是数据和业务逻辑。数据是平台的内涵;而业务逻辑则是平台的外部表象,它反映的可以是业务关系,或数据交互的逻辑关系等等。这里的业务关系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与互联网的接触界面、功能”等。数据交互和逻辑关系则是更深一层的理解,因为平台的范畴太广了。业务、数据和平台的关系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数据是业务的沉淀,没有业务逻辑就不会有数据;没有数据,平台就没有价值。

 

言归正传,先举一个实例:

 

 

记得在2006年,当时我还在负责某旅游分销平台网站。在那一年年底的电子商务平台的三年规划中,我提出了“旅游产品”平台化的建议和设想。提出把公司旅游产品部门主导的旅游产品频道,分二个阶段,打造成为旅游产品超市。当时的建议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因素:旅游分销平台最基本的产品就是机票和酒店,而旅游产品则是机票和酒店的组合,或包括景点门票等。所以以平台化模式经营旅游产品频道,实际上是在保持其盈利模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开放平台,突破旅游产品数量的瓶颈,使会员有更多的消费选择。直接起到提高销售业绩和增强核心平台盈利能力的作用。当然,这是公司层面经营模式的改变,也涉及到旅游产品部门职能的转变。事实上,这一建议本身,对解决当时公司整体业务架构的困扰也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这些超出平台层面的解释,以后有机会在阐述在线旅游分销平台的时候再详细展开说明。

 

 

对比一下旅游产品频道在运营模式改变前后的变化:(对B2C和平台化B2C运营模式的理解,请参阅“深度探讨电子商务模式和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一文)

 

 

当时的B2C经营模式:旅游产品部门,通过(旅游产品)产品经理采购机票、酒店,及相关的景点门票或服务,经过自己的策划包装,形成“旅游产品”,上线销售。结果是,旅游产品受到自身能力(人和采购能力)的限制,产品较少。

 

实施平台化B2C模式运作以后,旅游产品频道变成了旅游产品超市,同样是通过代理、销售其他供应商的旅游产品而赚取产品销售差价,没有改变盈利模式。但由于直接引入第三方供应商,使得在线旅游产品极大的丰富,可以满足庞大会员群体所呈现的不同的消费需求。同时,旅游产品部门的主要职能,也相应转变为对第三方旅游产品供应商及其提供的旅游产品的认证和监管,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具体运作流程简述如下:其他第三方旅游产品供应商,在经过平台管理部门的认证以后,直接通过平台或通过API上传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在核心平台的同步发布。同时,发布后的旅游产品经过平台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以后上线展示,供会员选择、购买。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平台开放,其实就是扩充平台业务,包括产品、服务等,丰富平台的产品内容,满足平台用户的不同需求,使作为平台主体的会员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并引导交易产生。

 

 

除了会员制的电子商务平台,平台开放政策同样也可以在其他不同的业务平台中实施。例如,开放“搜索”功能,开放“服务”业务等等。以下以“一达通”业务为例,阐述开放平台可能对一达通业务产生的影响。如有雷同,绝对纯属巧合!

 

 

一达通:国内第一家面向中小企业的进出口外包服务平台,去年十月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一达通提供互联网一站式平台,利用技术手段处理进出口服务,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通关、物流、金融等所有进出口环节服务,打造一条进出口服务流水线。一达通现在的业务流程基本是:企业注册成为会员,在线下单提交服务申请,申请通过以后,会员可以直接在线查阅所有的工作状态,并了解所有的财务及收支状况。

 

 

一达通依靠自己在“进出口报关”服务环节的核心优势,通过开放平台,实现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吸收客户成为会员,拓宽业务的广度,增加营收。我们来憧憬一下一达通实施“开放平台”政策以后可能出现的业务状况:

 

 

一达通的开放平台,其实就是落实和第三方平台(例如:进出口交易平台)的合作。第三方平台通过注册,申请调用一达通平台的API,使第三方平台与一达通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业务的无缝衔接。第三方平台的会员,通过第三方平台完成交易以后,可以直接在第三方平台页面向一达通递交进出口报关、结汇等业务的请求。在会员信息做适当的处理以后,一达通受理相关业务,并按实际业务执行情况,反馈工作状态,第三方平台会员直接在第三方平台,就可以查询、了解业务的实际进展情况,并通过第三方平台与一达通(平台)进行业务结算。

 

当然,我是非常简化的表述了整个复杂的业务过程。

 

 

通过对以上二种业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开放平台”开放的主体是平台业务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可以是会员制体系内的“会员”,也可以是业务的“核心服务”,甚至其他。开放平台,或者说平台的开放,实际上是为了提高其核心内容(核心平台资产)的利用效率,继而提高平台整体业务能力和盈收能力而实施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进一步,我们也看到了平台开放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核心平台的开放主体必须具有有相当的影响力,甚至是达到垄断程度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会员”、“服务”,甚至“信息”等等。同时,我们也必须了解到平台开放是有限度的,我指的是平台开放的深度,是对平台核心数据的有限制接触,以防止第三方合作方接触到核心平台的敏感数据,甚至绕过核心平台,直接接触其核心内容。

 

 

理解了平台、开放平台,解读解腾讯的开放战略就容易多了。

 

 

不可否认,腾讯的即时通讯业务QQ非常成功(其他的业务和平台基本上都是QQ平台衍生或扶持所产生的),但是,面对超过6亿会员,腾讯公司自身能生产足够多的应用产品,支撑、满足庞大会员群体的大量需求么?所以,在商言商,腾讯的开放是势在必行的,只有开放,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其核心资产“会员”的利用效率,提高会员的活跃度和忠诚度,继而提高平台整体盈利能力。所以,对于马化腾在6月15日关于开放平台演讲所选择的题目“合作伙伴越成功 腾讯开放平台越成功”,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

 

马化腾在演讲中,对腾讯开放平台归纳了以下8项选择:

 

 

第一:腾讯的开放是不可逆的,这扇大门只要一打开,就不会关闭;
第二:在开放程度上,我们是希望一定选择全平台的开放,而不是有所保留。众多的平台会整合,方便合作伙伴应用接入,甚至结算;
第三:在面对用户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的选择是零容忍;
第四:开放的是全方位的平台,包括业务关系链、支付系统,等等。合作伙伴只要关注创新应用和产品开发就可以;
第五、六点:公开、透明的实施开放平台政策,支持应用开发商的业务发展,并且,优先成就合作伙伴;
第七:优先支持创新的应用产品;
第八:腾讯开放的意义,是公司使命的变化,远超经营策略的转变;

 

 

解读如下:

 

 

其中第一、八条,阐述了腾讯对平台开放政策的执行决心;
第二、四条,阐述了开放的广度,甚至提到了以后单一接入的合作模式,及Q+,这就是腾讯憧憬的平台的模型。但这对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来说是有利的,简单的单一接入就可以直达所有腾讯的业务平台;
第三条阐述的是开放的底线、开放的深度,这一条的执行标准非常难界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点霸王味道,但保护会员利益也无可厚非;
第四、五、六、七条;阐述了腾讯的对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的支持、扶持政策。

 

但平心而论,我认为腾讯的Q+在桌面系统上将会输给360,如果360开放策略不犯大错的话。因为360和操作系统的耦合太密切了。这也是360的先天优势。

 

 

你的业务有能力挑战开放平台么? 祝愿你的平台业务越走越宽,越走越远。。。